close

這週真是說到我們的心聲

ㄚ球的佔有慾也很強

雖然經常告訴她要分享

但是她有時候還是會不願意

特別是她喜歡的東西

有時候明明說好要交換玩

別人的東西給她了

但她卻不想把自己的給別人

那天去同事家玩

和妹妹去樓下溜滑梯

妹妹走比較慢

球硬是插隊在人家前面

妹妹的媽媽說那球跟內地的小孩玩應該不會被欺負

話是這麼說沒錯

其實內地小孩更兇狠

不過我當然不希望球去使用暴力的方式

只能慢慢的引導她

之前和朋友聊天說到自己其實不知怎麼教育孩子

也還摸不著頭緒自己想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

最近慢慢的有想法

懂得感恩知足

能夠體諒為別人想

為自己負責且勇敢面對

那天我要球收玩具

她不肯,要我收

我試著告訴她要自己負責

當然她還不懂

最後我還是以要脅的方式

不過我想只要我常常的灌輸她這樣的觀念

有天她一定就會懂得

 

 image

 

 奇蜜育兒電子報(1~2歲)

球球 
1歲11個月了! 


這是我的! 

每當親友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只要其中有 2歲左右的孩子,就不難聽到孩子大聲說出:「這是我的!」這種對話。大人們可別急著想勸說孩子不要那麼小氣或霸道,你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這樣的階段。 

在小小孩的心裡,通通是我的

即時孩子口語能力還不夠流暢,他們在 1、 2歲這個年紀,已經會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出「這是我的!」概念,他們會用自己的雙手環抱著想玩的玩具,甚至將東西藏到背後,在公園裡也可能盯著別人快要坐上去的搖馬,企圖把一隻腳踏上去,或用手扶著來「宣示主權」。

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又缺乏「所有權」的概念,他們會從自我有限的觀點來看事情,因而無法整體考量他人的需求或意圖,除了什麼都認為是自己的,看到別人玩的玩具,想玩玩看時,也會自然地拿過來玩。尤其當口語能力已經發展到會用代名詞「我、你」等字眼時,孩子最喜歡說的就是「這是我的」。

提供孩子充滿分享的生活情境

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很多玩具與用品都是孩子獨自擁有,缺乏與人分享的和體驗的機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與他人互動展現出合宜的「分享」行為,爸媽平時就該提供孩子一個充滿分享經驗的生活情境,讓孩子隨著年齡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學會符合一般所期望的「分享」行為。鼓勵、引導比批評、責備,更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行為,因此,爸媽千萬不要在他不願意分享時,責備他:「你是小氣鬼!小霸王」。

分享的能力,隨年齡和認知增強而進步!

其實孩子在 1歲左右,就會用手指著東西,想要與人分享感興趣的事情,也會主動拿玩具和食物給人;1歲半的孩子會想要幫忙做家事,甚至會主動將玩具拿給沒有玩具的同伴;而1歲半~3歲的孩子則會和年齡相近的孩子相互學習和模仿。這顯示出:孩子從小是有能力「分享」的,只是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 

把握時機,提供生活化學習情境

想讓孩子樂於分享,爸媽要做的就是把握時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然後在孩子出現分享行為時肯定他。以下建議,供爸媽參考:


1.從遊戲中學會一起玩或交換玩
約幾個有小小孩的家庭一起玩,多準備一些玩具,或是準備大家可以同時玩的玩具,像是畫畫工具、積木或球池等等,再把遊戲空間做區隔,減少孩子們搶玩具的爭執。而當孩子想要玩別人手上的玩具時,你可以和孩子說:「你想玩他的小汽車嗎?那要不要用你的熊寶寶和他交換呢?」如果孩子願意交換,記得鼓勵他,他會瞭解分享是好的行為,而且分享並不是失去,反而可以玩更多。


2.示範分享,但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
大人要尊重孩子自己決定如何分享玩具。當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要與他人分享時,爸媽可以先「示範」,例如,請鄰居們吃好吃的點心、朋友之間交換好看的書。你也可以在聚會中說故事或玩遊戲,引導孩子學習邀請其他人加入,鼓勵他表現出友善,唯有他自己決定要如何分享時,才會更樂於分享;同時,孩子漸漸會感受到,「分享」不僅可以是東西的共用,也可以是一起聽個好聽的故事,快樂地在一起呢!



★ 奇蜜育兒報周周開信抽好禮
★ 透過每一次的探索遊戲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
★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 全自動對焦歐美動能全面鎖定
★ 信誼幸福好孕袋熱烈索取中!
★ 深獲父母信賴的耳溫槍
★ 測測你的育兒指數 




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附CD)父母愛孩子的心殷切,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教養資訊琳瑯滿目,可得小心面對五花八門的廣告資訊洪流,洪蘭教授教導你如何作出明智的判斷和選擇!以腦科學研究來幫助孩子成長,幫你破除教養上的種種迷思;管教孩子,由「心」做起,並讓孩子樂在閱讀、提昇學習力,共享親子美好的時光!More 




創刊30多年的《學前教育》雜誌,不斷滿足父母的需求,每月邀請專家學者,如腦神經科學權威洪蘭教授、學習與閱讀專家柯華葳教授、感覺統合權葳高麗芷老師…等,為父母釋疑解惑;也邀請兒童文學點燈人梅子涵教授,引領親子體驗圖畫書的詩意、智慧與感動,是育兒與親子互動的最佳顧問。 More 


★ 自理能力培養 ‧好好吃飯 ‧乖乖刷牙 ‧早早睡覺 ‧大小便訓練 ‧開心洗澡 ‧學穿衣 


★ 1-2歲孩子的發展與教養 ‧身體動作發展 ‧感知覺發展 ‧認知能力 ‧社會情緒發展 ‧語言發展 ‧玩具選擇 ‧圖畫書選擇 ‧居家安全 


★ 小兒保健室 ‧嬰幼兒常見疾病 ‧過敏性疾病 ‧眼睛保健 ‧耳鼻喉問題 ‧常見小兒骨科問題 ‧牙齒保健 





信誼基金會.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奇蜜親子網 www.kimy.com.tw 客服信箱:service@kimymail.com∣客服專線:(02)2391-3384轉2499 (9:00~18:00) 免費訂閱電子報∣取消訂閱電子報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笑小均均 的頭像
    微笑小均均

    微笑小均均

    微笑小均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